时间: 2025-04-30 20: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32
动笔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开始写作或绘画的行为。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开始用笔或其他书写工具在纸上或其他媒介上进行创作的过程。
“动笔”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动”和“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动”表示动作或行为,“笔”则是书写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灵活。
在**文化中,“动笔”常常与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等联系在一起。它强调了书写行为的重要性和正式性,尤其是在传统教育和文化传承中。
“动笔”这个词汇给我一种正式和专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并开始创作的场景。这种联想可能与我对写作和创作过程的尊重和欣赏有关。
在我的生活中,“动笔”常常出现在我需要写论文或创作文章的时候。每当我决定动笔开始写作,我都会感到一种责任感和兴奋感,因为这意味着我即将开始一个新的创作旅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动笔”:
晨光初照,我动笔写下
心中的诗篇,字字珠玑。
每一笔,都是心灵的呼唤,
每一句,都是灵魂的回响。
视觉上,“动笔”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笔,专注地在纸上书写。听觉上,我可能会想象到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以及书写时纸张轻微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动笔”可以对应为“start writing”或“put pen to paper”。这些表达在语义上与“动笔”相似,但可能在文化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动笔”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还承载着文化、情感和创造性的多重含义。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词汇的恰当使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