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1: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1:41:21
动能武器是指利用物体的高速**产生的动能作为杀伤力的武器。这类武器通常通过高速投射物体(如子弹、导弹或射弹)来对目标造成破坏。动能武器的关键在于其速度和质量,因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 K = \frac{1}{2}mv^2 ))。
在军事和科幻文学中,动能武器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在军事领域,动能武器通常指的是传统的火炮、枪械和导弹系统。在科幻文学中,动能武器可能被描述为更高级或未来感的技术,如能量束武器或电磁轨道炮。
“动能武器”一词源自物理学中的“动能”概念,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应用于描述利用物理动能作为杀伤手段的武器系统。
在现代军事文化中,动能武器是战争和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电影、游戏和文学作品中的频繁出现,也反映了社会对军事技术的关注和想象。
动能武器往往与暴力、破坏和战争相关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在和平时期,这类武器可能引发人们对安全和冲突的深层次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动能武器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在讨论军事技术、安全政策或科幻文化时,这一概念可能会被提及。
在创作科幻故事时,可以描述一个未来世界中的动能武器,如电磁轨道炮,如何在星际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展示其强大的破坏力和技术魅力。
动能武器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高速飞行的子弹、爆炸的火光和战场的硝烟。听觉联想则可能包括枪声、炮声和导弹的呼啸声。
在不同文化中,动能武器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和功能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一概念的表达可能有所差异,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一致。
动能武器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在军事和科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军事技术,还能增强对科幻文化的欣赏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对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3.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4.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