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7:49
悄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常用来描述环境或氛围的静谧。字面意思为“悄悄的寂静”。
“悄寂”由“悄”和“寂”两个字组成。“悄”字古汉语中意为“安静、无声”,“寂”字意为“静、无声”。两者结合,强调了极度的安静和无声。
在东方文化中,“悄寂”常与禅宗的静修、冥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环境的宁静。
“悄寂”给人以安宁、平和的情感反应,也可能带来一丝孤独或忧郁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深夜散步时,感受到了城市的悄寂,那是一种难得的宁静和平和。
诗歌: 悄寂的夜,星光点点, 心随风,飘向远方。 无声的世界,梦在飞翔, 静谧中,寻找希望。
在英语中,“悄寂”可以对应为“silence”或“quiet”,但“悄寂”更强调一种深沉和神秘的静谧感。
“悄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安静,还蕴含了深层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1.
【悄】
(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悄,忧也。 、 《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 、 《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 、 《文选·潘岳·笙赋》-诀后悄切。
【组词】
悄切、 悄怆、 悄悄、 悄悒、 悄戚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