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09
猛劲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强烈的、有力的劲头或力量。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做某件事情时所表现出的强烈动力或决心,或者形容某种力量或动作的迅猛和有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猛劲儿 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猛劲儿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猛”和“劲儿”两个词组成。其中,“猛”表示强烈、迅猛,“劲儿”表示力量或劲头。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描述人的行为和动作时。
在文化中,猛劲儿 常常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强大的动力和决心。这种精神在的教育和职场文化中尤为重要。
猛劲儿 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的形象,激发人们追求目标和梦想的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猛劲儿 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或学*中表现出强烈动力和决心的人。例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准备考试时总是带着一股猛劲儿,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诗歌: 猛劲儿如风,吹散迷茫, 心中火焰,燃烧希望。 脚步坚定,不畏路长, 梦想在前,勇往直上。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跑步时,肌肉紧绷,步伐有力,展现出强烈的动力和速度。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在健身房中,人们锻炼时发出的有力呼吸声和器械的撞击声,传达出强烈的动力和决心。
在英语中,猛劲儿 可以对应为 "vigorous effort" 或 "strong determination"。这些词汇在表达上与猛劲儿 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力量和决心。
猛劲儿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形容了力量和速度,还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猛劲儿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动力和决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