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16
猛士:字面意思是指勇猛的战士,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勇敢、强壮、不畏艰险的人。在汉语中,这个词强调的是力量和勇气,常用于赞扬那些在战斗或竞争中表现出色的人。
“猛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勇猛的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在各种竞争或挑战中表现出色的人。
在**文化中,“猛士”常与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古代,猛士往往是国家的守护者,他们的形象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传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猛士”这个词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它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坚韧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敬畏和钦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猛士”来形容那些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朋友,或者在工作中勇于承担重任的同事。这个词不仅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赞扬。
诗歌:
猛士如风,疾驰在战场,
刀光剑影,映照着他的脸庞。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他的名字,响彻云霄。
视觉:想象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手持长剑,站在战场上,目光坚定,气势如虹。 听觉:听到战鼓声、马蹄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感受到战场的紧张和激烈。
在英语中,“猛士”可以对应为“warrior”或“brave warrior”,这些词汇同样强调勇气和战斗力。在不同文化中,猛士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勇敢和力量的尊重。
通过对“猛士”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是对勇敢和力量的赞扬,也是对坚韧和忠诚的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