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8:58
“山寺”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建在山中的寺庙。它通常指的是**寺院,这些寺院因其地理位置而远离尘嚣,多位于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山间。
在文学作品中,“山寺”常被用来营造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化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具体的场所。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研究中,“山寺”可能会被更详细地分析其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禅院”更强调禅修的场所,“佛寺”则更泛指的寺院,“庙宇”则是一个更广义的词汇,包括各种的建筑物。
“山寺”一词源自汉语,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山”和“寺”两个字组成。在历史上,随着的传入和发展,山寺成为了重要的和文化中心。
在文化中,山寺不仅是活动的场所,也是文人墨客寻求灵感、隐居修行的地方。它们常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山寺”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宁静、祥和和超脱。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观山寺的经历,比如在旅行中探访名山大川中的古寺,体验那里的宁静与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寺钟声远,林间月色新。”这样的诗句利用“山寺”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宁静和神圣。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山寺”(山の寺)也有类似的意义和用途,但可能会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山寺”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地点的指称,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 《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 、 《三苍 》-寺,官舍也。 、 《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寺,官也。 、 《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令骑奴还至寺门。 、 《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城郭官寺。 、 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
【组词】
寺正、 寺舍、 寺库、 寺省、 寺曹、 寺署、 寺卿、 寺棘、 寺丞
佛教的庙宇。
【引证】
《广韵》-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 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组词】
寺宇、 寺刹、 寺主、 寺庵、 寺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