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9:52
词汇“冤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冤屈”或“遣责”的误写或特定语境下的组合词。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分别探讨“冤屈”和“遣责”这两个词汇,并尝试结合它们的可能组合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或听说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受到冤屈,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平反;或者在社会**中,公众对某些行为进行遣责,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在诗歌中,可以将“冤屈”与“遣责”结合,表达对不公行为的深刻批判:
在这不公的天地间,
冤屈如影随形,
遣责声声,
唤醒沉睡的正义。
通过对“冤屈”和“遣责”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汇在表达不公和批评方面的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词汇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1.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2.
【谴】
(形声。本义:责备,斥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谴,谪问也。 、 《苍颉篇》-谴,呵也。 、 《诗·小雅·小明》-畏此谴怒。 、 《孔子家语·五行》-闻而谴友。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 《西游记》-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
【组词】
谴谪、 谴斥、 谴告、 谴呵、 谴咎、 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