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3:05
词汇“冤辱”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冤”和“辱”。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冤辱”字面意思是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诬陷,从而遭受耻辱或名誉受损。它强调的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和随之而来的精神上的伤害。
“冤”字古已有之,原指鸟兽被捕获后的哀鸣,后引申为不公正的待遇。“辱”字则指耻辱、侮辱。两者结合,形成了“冤辱”这一词汇,用以描述因不公正待遇而遭受的耻辱。
在**传统文化中,“冤辱”常常与正义、道德紧密相关,人们普遍认为冤屈应当得到昭雪,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冤辱”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需要伸张的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他可能会用“冤辱”来形容自己的遭遇,并寻求法律或社会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冤辱”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控诉,如:
在这不公的世界,
冤辱如影随形,
愿正义之光照亮黑暗,
洗清每一滴冤屈的泪。
在英语中,与“冤辱”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justice”或“wrongful accusation”,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不公正的行为或错误的指控,而不像“冤辱”那样强调随之而来的耻辱感。
“冤辱”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不公正的待遇,还强调了这种待遇对个人名誉和精神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冤辱”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1.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