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7:39
“伶俐乖巧”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聪明、机灵,行为举止得体,讨人喜欢。其中,“伶俐”指的是聪明、反应快,而“乖巧”则强调行为得体、顺从、讨人喜欢。
“伶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原指音乐或戏曲中的伶人,后引申为聪明、机灵。“乖巧”则源于“乖”字,原意为顺从,后与“巧”结合,形成“乖巧”一词,意为行为得体、讨人喜欢。
在**传统文化中,“伶俐乖巧”常被视为儿童或年轻人应有的美德,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这种性格特点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的形象,常用于正面评价和夸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伶俐乖巧”来形容邻居家的小孩,他不仅学*好,而且待人接物都非常得体,深受大家喜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小童伶俐乖巧,笑语盈盈,如花间精灵。”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穿着整洁、面带微笑的孩子;听觉上,可能是清脆的笑声和悦耳的童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ver and well-behaved”,但“伶俐乖巧”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聪明和外在的得体。
“伶俐乖巧”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智力特点,还涉及其社交能力和行为表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却说蒋兴歌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
女儿也是~的个孩子,因是初三有新月时候生的,所以叫是勾姐。
1.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
2. 【俐】 ——“伶俐”(línglì):聪慧;机灵。
3.
【乖】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乖,戾也。 、 《贾子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 《楚辞·怨世》-吾独乖刺而无当兮。 、 《广雅》-乖,背也。 、 《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 、 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 汉·王充《论衡·薄葬》-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
【组词】
乖礼、 乖角、 乖贰、 乖背、 乖则
4.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