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48:28
旷瘠(kuàng j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土地荒芜、贫瘠,缺乏生机和肥力。它通常用来形容土地因长期无人耕作或自然条件恶劣而变得不适宜种植作物。
“旷瘠”由“旷”和“瘠”两个字组成。“旷”原指空旷、宽广,“瘠”指土地贫瘠。两个字结合,强调了土地的荒凉和贫瘠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自然环境的恶劣。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的肥沃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旷瘠”这个词也隐含了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担忧。
提到“旷瘠”,我联想到荒凉的景象,感到一种凄凉和无奈。这个词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残酷和人类努力的必要性。
在我的家乡,有一片曾经旷瘠的土地,经过村民们多年的辛勤耕作,如今已成为一片肥沃的农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旷瘠的心田,渴望一场春雨的滋润。”
想象一片旷瘠的土地,可能联想到干旱的沙漠景象,听到风沙呼啸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ren”或“desolate”,它们也有荒凉、贫瘠的含义。
“旷瘠”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土地的状态,也隐喻了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状态。在学*语言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