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59
词汇“旷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旷疏”的分析:
“旷疏”的字面意思是空旷而稀疏,形容地方空旷,人或物稀少。它由两个字组成:“旷”意味着宽广、空旷,“疏”则表示稀疏、不密集。
由于“旷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空旷与宁静,或者比喻人心的空虚与疏离。
由于“旷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旷”和“疏”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形容特定的场景或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旷疏”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宁静、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或者表达一种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旷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宁静、孤独或空虚。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无人的草原或沙漠,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由于“旷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可能较少。它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旷疏”来形容自然景观,如:“旷疏的月光洒在无人的小径上,映照出一片宁静与孤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或沙漠,人迹罕至,只有风声和自然的呼唤。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宁静的旋律,表达一种空旷与宁静的感觉。
由于“旷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不明显。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形容类似的场景或状态。
“旷疏”是一个形容空旷与稀疏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语境中,它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宁静、孤独或空虚的氛围。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