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45:14
“望闻问切”是**传统医学中的四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这四种诊断方法分别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听闻病人的声音和气味、询问病人的症状和感受、以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在文学中,“望闻问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对细节的关注。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中医学中,这个词组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同义词: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全面检查 反义词:粗略观察、表面了解、草率检查
“望闻问切”源自**古代医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也被用于其他领域,形容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文化中,“望闻问切”不仅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的观察与理解。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惯。
这个词组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严谨和细致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中医师在诊断病人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一次小病去看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准确地诊断了我的病情,这让我对中医的诊断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望闻问切,细察人生百态,脉脉含情,医者仁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中医师在安静的诊室中,专注地为病人把脉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古筝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氛围。
在西方医学中,虽然也有类似的诊断方法,但没有像“望闻问切”这样统一的术语来概括。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医学体系和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不仅是*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一种全面和深入观察事物的方法。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注重细节,全面了解事物。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组,我更加尊重和欣赏中医学的智慧和价值。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4.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