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8:12
日记本:一个用于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感受、思考等的本子。它通常包含日期、**描述和个人反思。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日记本常被用作叙事手段,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变化。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提到“写日记”或“翻看日记本”,作为一种记录和回忆的方式。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日记本可能被用作工具,帮助个体进行自我反思和情感表达。
同义词:日志、记事本、笔记本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说“空白本子”或“未记录的本子”
词源:“日记”一词源于汉语,意为每日的记录;“本”表示书本或册子。 演变:随着技术发展,电子日记本(如博客、社交媒体)逐渐流行,但传统纸质日记本仍受欢迎。
意义和影响:日记本在个人成长、情感宣泄和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是隐私和自我表达的象征。
情感反应:日记本常让人联想到私密、回忆和自我探索。它可能唤起温馨、怀旧或自我反思的情感。
经历或故事:我曾在高中时期坚持写日记,那本日记本记录了我许多青春期的迷茫和成长。
诗歌:
在夜的静谧中,我翻开那本日记,
每一页都是时光的痕迹,
字迹跳跃,如同心跳的节奏,
记录着,那些无法言说的秘密。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木质书桌,上面摆放着一本皮质封面的日记本,旁边是一支羽毛笔和一盏温暖的台灯。 听觉联想:翻动纸张的沙沙声,笔尖触碰纸面的细微摩擦声。
对应词汇: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diary”。 使用情况:不同文化中,日记本的用途和意义大致相似,但具体形式和使用*惯可能有所不同。
理解:日记本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在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日记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自我反思和情感表达能力。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
3.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