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3:16
词汇“[堙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堙厄”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堵塞、阻碍。其中,“堙”意味着填塞、堵塞,而“厄”则指困难、阻碍。结合起来,“堙厄”描述的是一种被障碍物堵塞或受到阻碍的状态。
由于“堙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道路、河流等被堵塞的情况,或者比喻性地描述人的命运、事业发展受到阻碍。
“堙”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堵塞的意思,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塞也”。“厄”字则有困难、灾难的含义,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困也”。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堙厄”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被堵塞或受到阻碍的状态。
在古代社会,道路和河流的畅通对于经济发展和军事行动至关重要,因此“堙厄”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描述这些方面的问题时出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较少,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领域的讨论中。
“堙厄”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需的勇气和决心。
由于“堙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受到阻碍的情况,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 metaphorical 上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堙厄”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例如: “岁月堙厄,时光如梭, 心中梦想,未曾消磨。”
“堙厄”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被堵塞的河流、拥挤的交通或是被障碍物阻挡的道路。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堆积的石头或泥土;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水流被阻断时的沉闷声响。
由于“堙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英语中,可能会用“blocked”或“obstructed”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堙厄”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堙】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俗作堙,作陻。-垔,塞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堙木刊。 、 《国语·周语》-堕高堙庳。 、 《国语》-夷灶堙井。
【组词】
堙圮、 堙窒、 堙绝、 堙塞
2.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