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59
词汇“昏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昏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昏暗、模糊不清,或者指事物因昏暗而难以辨认。在古代文献中,有时用来形容天色昏暗或视野模糊。
由于“昏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或人的视觉感受。
“昏垫”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昏”(昏暗)和“垫”(可能指覆盖、遮蔽)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词汇的组合和意义有时较为灵活,因此“昏垫”可能是形容词性的组合词。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象时可能会使用“昏垫”,用以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昏垫”一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幽暗的感觉,有时也可能与某种不安或迷茫的情绪相联系。
由于“昏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昏垫”用于描述一个昏暗的场景,如:“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在昏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画面中天色昏暗,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悠扬的旋律,增强昏暗氛围的感受。
由于“昏垫”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昏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的使用范围有限,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昏暗”、“模糊”等更为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垫】
(形声。从土,执声。本义:下陷,淹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垫,下也。 、 《方言六》-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 、 《书·益稷》。郑注:“垫,陷也。”疏:“垫是下湿之名。”-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 《汉书·王莽传下》-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 、 《庄子·外物》-则厕足而垫之。
【组词】
垫没、 垫溺、 垫裂、 垫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