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5
昏厥:指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压下降、心脏输出量减少或大脑供血血管突然收缩等原因引起的。
昏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昏”指失去知觉,“厥”指突然的、急剧的变化。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黄帝内经》中提到“厥”作为病症的一种。
在某些文化中,昏厥被视为身体或精神极度压力的反应,而在现代社会,它更多被视为需要医疗关注的情况。
昏厥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担忧,因为它暗示了身体或心理上的严重压力。
个人经历中,昏厥可能发生在极度疲劳或情绪激动时,需要及时休息和医疗干预。
在诗歌中,昏厥可以被比喻为心灵的黑暗时刻,如:“在爱的风暴中,我的心昏厥,如同夜空中迷失的星。”
昏厥可能让人联想到突然倒下的身体,或是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faint”或法语中的“s'évanouir”,都描述了类似的生理现象,但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使用上的细微差别。
昏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生理现象,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极端压力时的生理反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昏厥的多种语境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相关情境。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厥】
(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厥,发石也。 、 《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 、 《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 、 《荀子》-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引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凝于足者为厥。
【组词】
厥冷、 厥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