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7:39
昏天暗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昏暗,大地无光。基本含义是指环境极其昏暗,无法看清周围事物,常用来形容天气恶劣、环境黑暗或者形容某种极端混乱、无序的状态。
“昏天暗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恶劣天气的直观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扩展到了形容各种极端混乱或无序的状态。
在文化中,“昏天暗地”常与自然灾害或战争等负面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的恐惧和不安。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恐惧、压抑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混乱和无助。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沙尘暴中亲身体验了“昏天暗地”的感觉,那是一种无法看清前方、呼吸困难且极度不安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昏天暗地的夜里,星辰也藏起了光芒,唯有心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乌云覆盖的天空,大地被阴影笼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压抑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ark and stormy night”或“pitch-black”,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能传达出类似的昏暗和压抑的氛围。
“昏天暗地”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混乱和不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