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39
“意气激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意志和气概非常振奋和高昂。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强烈的决心和热情,以及对某项事业或目标的坚定追求。
在文学作品中,“意气激昂”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革命者的形象,如在描述战争、革命或重大历史**时的人物表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或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体育,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团队或个人的斗志和决心。
“意气激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和哲学,特别是在描述人物性格和行为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描述积极精神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意气激昂”常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的革命者时。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对于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的推崇。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振奋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和目标的人们,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决心激励着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使用“意气激昂”来形容我们团队的决心和热情,这不仅激励了团队成员,也让客户感受到了我们的专业和热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意气激昂,心向远方,不畏风霜,勇往直前。”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晨曦中高举旗帜,面带坚定的表情;听觉上,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或鼓舞人心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irited”或“full of zeal”,虽然它们在语义上与“意气激昂”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意气激昂”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和他人。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我更加欣赏汉语的深度和丰富性。
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4.
【昂】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组词】
昂首、 昂首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