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16
意气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意”和“气”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意志和气概,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或者性格特点。基本含义包括:
意气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意气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意”指意志,“气”指气概或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意气的含义逐渐丰富,不仅指个人的精神状态,还涉及情绪和性格的表达。
在**文化中,意气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志”和“气”相联系,强调个人的意志和气概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意气也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
意气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如振奋、激励和鼓舞。联想方面,意气常让人想到勇敢、坚定和热情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意气可能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决心和勇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保持意气风发的心态有助于克服困难。
诗歌:
意气风发少年时, 志在四方心不移。 豪情万丈冲云霄, 誓将梦想化现实。
视觉联想:意气可能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青年,充满活力和朝气。 听觉联想:意气可能让人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高潮部分,充满力量和激情。
在英语中,意气可以对应词汇如“spirit”或“enthusiasm”,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不如意气那样兼具意志和气概的含义。
意气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个人的精神状态,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个人品质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意气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