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4:00
外祖母:指母亲的母亲,即外婆。在家庭关系中,外祖母是直系亲属的一员,通常与孙辈有着亲密的关系。
外祖母一词源自汉语,由“外”和“祖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外”常用来表示与自己血缘关系较远的一方,而“祖母”则是对母亲的母亲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外祖母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照顾孙辈方面。她们的经验和智慧常常被家庭成员所尊重和依赖。
外祖母一词往往唤起温馨和亲切的情感,与童年记忆、家庭温暖和传统价值观紧密相连。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祖母总是那个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的手艺和故事构成了我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外祖母的形象可以被描绘为:
外祖母的笑容,如春日暖阳, 温暖了我童年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坐在摇椅上,轻轻摇晃,手中编织着毛衣,周围是孙辈们的欢笑声。这样的场景往往伴随着温馨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外祖母对应的词汇是“grandmother”或“maternal grandmother”。不同文化中,外祖母的角色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承载着家庭和传统的象征意义。
外祖母这一词汇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家庭情感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
3.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