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8:55
词汇“曲隐”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曲”和“隐”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曲隐”可能指的是某种隐晦、不易察觉的弯曲状态,或者是一种含蓄、不直接表达的方式。
由于“曲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组合词,由“曲”和“隐”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文化中,含蓄和隐晦的表达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中。因此,“曲隐”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强调在表达中保留一定的深度和神秘感。
“曲隐”可能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事物。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好奇、探索和理解的需求相关。
由于“曲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需要表达复杂情感或深层次含义的场合,使用“曲隐”可能会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曲隐”来形容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
曲隐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 波光粼粼,似梦似幻。
由于“曲隐”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如果要寻找类似的表达,可能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汇或短语,用来描述含蓄或隐晦的表达方式。
“曲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含蓄和隐晦表达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使表达更加细腻和富有层次。通过深入分析和创造性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这个词汇的独特魅力。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