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48
忍口: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指的是克制自己的食欲,尤其是指在面对美食时控制自己不吃太多或不吃不健康的食物。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忍住口腹之欲”。
忍口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忍”和“口”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克制”和“嘴巴”,合起来即表示克制嘴巴的欲望。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也常见,如“忍饥挨饿”等,都体现了克制食欲的概念。
在**文化中,忍口常常与养生、节俭等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忍口也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忍口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律、毅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控制的尊重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忍口可能是在面对美食诱惑时的一种自我提醒,尤其是在需要控制体重或改善饮食*惯时。
在诗歌中,忍口可以被用来象征自我克制和内心的平静:
忍口不言,心如止水, 美食当前,我自岿然。
忍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满桌美食时,坚定地只选择健康食物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音乐,象征内心的平静和自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traint in eating”或“self-control at the dinner table”,虽然不如“忍口”简洁,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概念。
忍口这个词汇简洁地表达了在饮食上的自我控制,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巧,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律和健康生活的理念。
1.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