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16
曙暮光:指日出前或日落后,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天空呈现出的微弱光亮。这种光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得天边出现一种柔和的光辉。
“曙暮光”一词源自汉语,由“曙”和“暮”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早晨和傍晚。在古代文学中,这两个字常被用来描述日出和日落时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曙暮光”逐渐成为描述这一特定时刻天空光亮的专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曙暮光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例如,在**教文化中,曙暮光常被视为上帝的恩赐,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在东方文化中,曙暮光则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曙暮光给人一种宁静、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新的一天的开始或一天的圆满结束,带来一种平和与满足的情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曙暮光常常出现在我早起跑步或傍晚散步时。那柔和的光辉总能让我感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
诗歌: 曙暮光洒满小径, 晨风轻拂,鸟语悠扬。 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在光影交错中,梦想起航。
在英语中,“dawn”和“dusk”分别对应“曙”和“暮”,用来描述日出和日落时的光亮。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aube”和“crépuscule”,也有类似的表达。
通过对“曙暮光”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丰富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语。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多维理解和创造性运用。
1.
【曙】
(形声。从日,署声。本义:天刚亮时)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曙,东方明也。 、 《楚辞·悲回风》-思不眠以至曙。 、 《聊斋志异·促织》-自昏达日曙,目不交睫。
【组词】
曙天、 曙日、 曙月、 曙更、 曙角、 曙河、 曙星、 曙风
天亮,破晓。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2.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3.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