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4:54
“摛翰振藻”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摛(chī)、翰(hàn)、振(zhèn)、藻(zǎo)。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挥动笔杆,振起文采。它形容人写作时笔力雄健,文采飞扬,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文笔高超,作品优美。
在文学语境中,“摛翰振藻”常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或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正式且恰当的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摛翰振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学和书法的传统。其中,“摛”意为挥动,“翰”指毛笔,“振”为振起,“藻”指文采。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笔和文采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和书法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摛翰振藻”这样的成语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的高度评价。在现代社会,尽管文学的地位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赞美那些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优雅、高贵的文学作品。它激发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鼓励人们在写作时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多次在文学评论中使用“摛翰振藻”这个成语来评价那些文笔优美的论文和文章。它不仅帮助我准确表达了对作品的赞赏,也让我意识到文学语言的力量和美感。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摛翰振藻,笔下生花,
诗行间,情感流淌。
墨香四溢,文采飞扬,
在这纸上,世界绽放。
想象一位文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画面中充满了动态和力量感。配合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的旋律,可以增强这种文学创作的氛围和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ing with flair”或“penning with elegance”,但这些表达没有“摛翰振藻”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典韵味。
“摛翰振藻”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文笔和文采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也提升了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欣赏。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学语言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又尔时颠沛,普唤文士,黄门中书,靡不毕集,摛翰振藻,非为乏人。
1.
【摛】
舒展。
【引证】
唐·许敬宗《尉迟恭碑》-凤羽摛姿,龙媒聘逸。
2.
【翰】
(形声。从羽,倝(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翰,天鸡,赤羽也。 、 《逸周书·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
【组词】
翰音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藻】
(形声。从艸,澡声。本义: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同本义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
【引证】
《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藻。 、 《左传·隐公三年》。注:“聚藻也。”-蘋蘩蕰藻之菜。 、 《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组词】
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