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3:05
词汇“束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束系”字面意思是指捆绑、系紧的动作或状态。其中,“束”意味着捆绑或束缚,“系”则表示系紧或连接。结合起来,“束系”可以理解为将某物捆绑并系紧的动作或结果。
在文学作品中,“束系”可能用来形容某种束缚或约束的状态,如“心灵的束系”可能指内心的束缚或限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物流中,可能会用到,比如“束系货物”。
“束系”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束”和“系”都是古代常用的动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的组合可能逐渐被更简单的词汇所替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束系”可能与束缚、约束的概念相关,如儒家文化中的“礼”有时被视为一种社会和道德的束系。
“束系”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束缚或限制的感觉,因此在情感上可能与压抑、不自由等负面情绪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束系”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些具体动作或状态时,如捆绑包裹或整理物品时,可能会间接用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束系,缠绕在夜的枝头。”
视觉上,“束系”可能让人联想到绳索、带子等捆绑物品的图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绳索摩擦或系紧时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e up”或“bind”,它们在语义上与“束系”相近,但使用场景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束系”作为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语言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系】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同本义。
【引证】
《荀子》-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组词】
系璧、 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