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06
词汇“厥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厥角”字面意思是指动物的角,特别是指牛、羊等动物的角。在古代文献中,它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尖端或突出部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厥角”常用于描绘动物的形象,如《诗经》中就有“厥角之牛”等表达。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一些专业领域,如古生物学、考古学中,可能会提及古代动物的角。
“厥”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其”的意思,而“角”则是指动物的角。随着语言的发展,“厥角”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角”这个单字。
在古代社会,动物的角常被用作装饰品或象征物,如牛角常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因此,“厥角”在古代文化中可能承载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对于现代人来说,“厥角”可能带有一种古朴、神秘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是一个不常见的古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场景。
由于“厥角”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习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风格的故事或诗歌时,可以使用“厥角”来增添古风韵味,如:“古道边,厥角之牛缓缓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头古老的牛,其角弯曲而有力,给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牧场的声音,如牛的低鸣。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horn”来对应“角”,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厥角”的古雅意味。
“厥角”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精髓。
1.
【厥】
(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厥,发石也。 、 《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 、 《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 、 《荀子》-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引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凝于足者为厥。
【组词】
厥冷、 厥逆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