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3:05
词汇“厥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专业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现代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可能的解释和假设的分析:
“厥弛”可能由两个汉字组成:“厥”和“弛”。在古汉语中,“厥”可以指突然的昏厥或失去知觉,而“弛”通常指放松或松弛。结合起来,“厥弛”可能指的是突然的放松或失去控制的状态。
由于“厥弛”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献、医学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在医学语境中,它可能描述一种身体或心理的突然放松或崩溃的状态。
“厥”和“弛”都是古汉语词汇,它们的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词汇可能已经从日常语言中淡出,但在某些专业或文学领域仍然保留其特定的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被高度重视。因此,描述身体或精神状态的词汇如“厥弛”可能在古代医学或哲学文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厥弛”可能引起一种突然放松或失去控制的联想,这可能与疲劳、压力或情绪崩溃有关。这种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休息、恢复或重新获得平衡的渴望。
由于“厥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然而,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学*古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在创作中,可以将“厥弛”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极度压力后的突然放松,或者在紧张情节后的平静时刻。
视觉上,“厥弛”可能与一个人突然倒下或放松的图像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与深呼吸或放松的音乐相联系。
由于“厥弛”是一个特定于汉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寻找更通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厥弛”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深层结构和历史发展的认识,尽管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学领域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厥】
(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厥,发石也。 、 《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 、 《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 、 《荀子》-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引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凝于足者为厥。
【组词】
厥冷、 厥逆
2.
【弛】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弛,弓解也。 、 《礼记·曲礼》-弛弓尚角。 、 《礼记·杂记》-一张一弛。 、 《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 《楚辞·谬谏》-弧弓弛而不张。
【组词】
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