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1:19
抛戈弃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抛弃武器和盔甲”,比喻在战斗中放弃抵抗,投降或逃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或挑战面前放弃斗争,失去斗志。
抛戈弃甲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场景,戈和甲分别是古代的武器和盔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任何形式的放弃和退缩。
在中国文化中,坚持和勇敢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抛戈弃甲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贬义,暗示缺乏勇气和决心。在社会背景下,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困难面前轻易放弃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代表了失败和退缩。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战场上的混乱和士兵的恐慌。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在困难面前坚持的情况。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表达对那些轻易放弃的人的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战场上,有人抛戈弃甲,有人坚守阵地,岁月见证了他们的勇气与懦弱。”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士兵丢弃武器和盔甲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响,以及士兵的呐喊和逃窜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ow in the towel”,意指在比赛中放弃。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放弃的概念。
抛戈弃甲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用来形容在困难面前放弃的行为。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敌人开始~,向我军投降。
1.
【抛】
(形声。本义:丢弃)。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琵琶歌》-管儿不作供奉儿,抛在东都双鬓丝。 、 《聊斋志异·促织》-纸片抛落。
【组词】
抛漾、 抛撒、 抛撇、 抛官、 抛除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4.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