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5:57
“坚甲利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坚固的盔甲和锋利的刀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或者比喻防御和攻击都非常强大。
在文学作品中,“坚甲利刃”常用来形容古代战士或军队的装备,如“他的军队装备了坚甲利刃,战斗力极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具有强大防御和攻击能力的事物,如“这家公司的网络安全系统就像坚甲利刃,难以攻破。”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网络安全,这个成语的使用更为频繁。
同义词:
反义词:
“坚甲利刃”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当时的士兵需要坚固的盔甲来保护自己,锋利的武器来攻击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比喻任何具有强大防御和攻击能力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军事一直是重要的主题。因此,“坚甲利刃”这个成语在文学和历史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大和不可战胜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以及现代社会中那些在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强者。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复杂的项目。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提醒自己要像坚甲利刃一样,既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又有锐利的攻击手段,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坚甲利刃,守护心灵的堡垒,锋芒毕露,击退一切虚伪。”
想象一下古代战场上,士兵们身穿坚甲,手持利刃,金属的碰撞声和战士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mor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用来形容装备非常精良。
“坚甲利刃”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现实,也象征着现代社会中对强大防御和攻击能力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在竞争中表现出色的个体或组织。
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1.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