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21
词汇“导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导养”字面意思是指引导和培养。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指的是通过教育、指导来培养人的品德或才能。
由于“导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很少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可能会有所涉及,指的是通过引导和培养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导养”由“导”和“养”两个字组成。“导”意为引导,“养”意为培养。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对人的教育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培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项。因此,“导养”这个词可能与儒家教育理念有关,强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来塑造人的品德和才能。
“导养”这个词给人一种正面、积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教育、成长和进步。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与对知识和品德的追求有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思考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来帮助他们成长。这让我想到了“导养”这个词,它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导养”:
春风化雨润无声,
导养花开满园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师在花园中引导孩子们学*,花朵在春风中盛开,象征着通过导养带来的成长和美好。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导养”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nurture”(培养)在英语中可以表达类似的含义。
通过对“导养”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蕴含的教育和培养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尽管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提醒我们在教育和个人成长中,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和教育的本质。
1.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