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7:39
“灰烟瘴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灰色的烟雾和有毒的气体。基本含义是指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有害物质多,也比喻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
“灰烟瘴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人们对烟雾和有毒气体的直观感受有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环境污染。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社会不良现象,如腐败、道德沦丧等。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压抑、不快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污染、疾病和道德败坏。它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和社会道德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差,或者批评某个社会现象的不良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灰烟瘴气笼罩天,人心不古世风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工业城市上空被灰色烟雾笼罩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压抑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mog-choked city”或“corrupt society”,但这些表达没有“灰烟瘴气”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灰烟瘴气”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环境污染,还隐喻了社会道德的败坏。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简洁而深刻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见灰烟瘴气的《现代评论》。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3. 【瘴】 (形声。从疒(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