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5:03
词汇“作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已有的信息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探讨。
“作瘴”字面意思是指制造或形成瘴气。瘴气在古代中医学中指的是一种有害的气体,常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疾病(如疟疾)相关联。因此,“作瘴”可以理解为制造或引发这种有害的气体或环境。
在文学作品中,“作瘴”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环境或行为对社会或个人产生负面影响,如“他的行为在社区中作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
“瘴”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有害的气体,与热带疾病相关。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瘴气的认识也有所变化,但“作瘴”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因为它带有较强的历史和文化特定性。
在**古代,瘴气常被认为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因此,“作瘴”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反映了古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提到“作瘴”,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疾病、恶劣的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条件。这个词汇可能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与不良的健康和社会状况相关。
由于“作瘴”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然而,在讨论历史、医学或环境问题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作瘴”用于描述一个地方或情境的恶劣影响,如在诗歌中描述一个被污染的河流“作瘴”,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潮湿、阴暗的森林或沼泽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虫鸣或鸟叫,这些都与瘴气的形象相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作瘴”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描述环境污染或疾病传播的词汇中。
“作瘴”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古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应对策略。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医学知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瘴】 (形声。从疒(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