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34:40
词汇“外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外羡”这一词汇的分析:
“外羡”字面意思是指对外界事物的羡慕或嫉妒。其中,“外”指的是外部、外界,“羡”则表示羡慕、嫉妒。
由于“外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文献中出现,用以描述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或嫉妒之情。
“外羡”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它的演变可能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羡慕或嫉妒可能与社会地位、财富等因素有关。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可能更多地与个人成就、生活品质等有关。
“外羡”可能引发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这种情感可能影响个人的心态和行为。
由于“外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外羡”融入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场景中,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世界,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由于“外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并不直接对应。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外羡”这一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有一定的使用场景,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这一词汇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的变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羡】
(会意。本义: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羡,贪欲也。 、 《广韵》-羡,贪慕也。 、 《字林》-慕欲曰羡。 、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组词】
歆羡、 艳羡、 称羡、 欣羡、 叹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