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4:07
哀恳:这个词由“哀”和“恳”两个字组成。“哀”表示悲伤、悲痛,“恳”表示诚恳、恳求。结合起来,“哀恳”指的是以悲伤的情感表达诚恳的请求或恳求。
“哀恳”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和情感内涵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但其情感强度和使用场景有所变化。
在中国文化中,“哀恳”常与儒家文化中的“仁”和“礼”相联系,强调在困境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求助心态。
“哀恳”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助、悲伤和渴望帮助的情景。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同情和帮助的欲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在紧急情况下向他人哀恳帮助的经历,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能触动他人的同情心,促成帮助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哀恳”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夜深人静,星光黯淡,
我以哀恳之心,向你诉说。
愿你能听见,这无声的呼唤,
在这寂静的夜里,带来一丝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雨中哀恳地望着远方,这种视觉形象增强了“哀恳”的情感深度。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的声音,进一步强化这种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ead”或“implore”,这些词也传达了恳求和悲伤的情感,但在语境和情感强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哀恳”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历史背景,它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恳】
(形声。从心,(kěn)声。本义:诚恳,真诚)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恳,信也。 、 《一切经音义》四引《通俗文》-至诚曰恳。 、 《汉书·司马迁传》。师古曰:“恳恳,至诚也。”-意气勤勤恳恳。 、 唐·李朝威《柳毅传》-又乖恳愿。
【组词】
恳悃、 恳款、 恳曲、 恳言、 恳直
请求,表露愿望和要求。
【引证】
《广东军务记》-恳恩拯救。
【组词】
恳乞、 恳央、 恳祈、 恳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