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3:52
“匪躬之操”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不以自己的身体为重”,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考虑自己的安危,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匪躬之操”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或他人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伦理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同义词:
反义词:
“匪躬之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在儒家经典和其他古代文献中也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表达高尚品德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匪躬之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无私精神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无私和奉献。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在紧急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助他人的人。他们的行为就是“匪躬之操”的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中,他挺身而出,
匪躬之操,照亮了黑暗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乐曲,如交响乐《英雄》,来增强这种无私奉献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less”或“heroic”,它们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无私和英勇。
“匪躬之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扬,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匪】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匪,器似竹筐。 、 《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