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9:05
“出人头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头部高出众人,比喻在社会地位、成就或能力上超越一般人,取得显著的成功或地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在社会中获得显著的成就和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出人头地”常用来形容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虽然出身贵族,但他的一生并未真正“出人头地”,而他的堂兄贾琏则通过家族关系在官场上有所成就。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表达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或职业地位。
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学术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通过创新或杰出工作获得行业认可的个人或团队。
同义词: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名扬四海
反义词:默默无闻、碌碌无为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原意是指人的头部高出众人,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在社会地位或成就上超越一般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和理解逐渐丰富和深化。
在**传统文化中,“出人头地”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相结合,强调个人通过道德修养、事业成就和学术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证一位朋友通过不懈努力,在艺术领域出人头地,他的故事激励了周围许多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出人头地”融入描述个人奋斗的诗句,如:“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出人头地终有时,不负韶华不负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众人,象征着他在社会中的高地位。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胜利的号角声,象征着成功的到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and out from the crowd”或“make a name for oneself”,都表达了通过个人努力在社会中获得显著地位或成就的意思。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象征,也是社会对个人成就的认可。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能~,一呼百应,好不威风自在。
北宋嘉佑年间,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说应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