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5:32
出人意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它形容事情的发展或结果与人们的预期不符,通常带有惊喜或意外的意味。
出人意表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其字面结构和意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但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意外或惊喜。
在**文化中,出人意表常与智慧和策略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兵法和政治策略中,常常强调出其不意的重要性。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兴奋和好奇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着未知和可能的惊喜。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聚会时,一个平时不善言辞的朋友突然发表了一番深刻的见解,完全出人意表,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出人意表,一夜之间,满园春色。”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平静的湖面突然被一阵风吹起层层涟漪,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象征“出人意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he blue”或“unexpect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外和惊喜的情感是相似的。
出人意表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变化的好奇与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
惟宋苏东坡学士有题秦穆公墓诗,~。
南朝陈时袁宪从小聪明伶俐,十分好学。14岁时就被召为国子正言生,为陈后主陈叔宝的骨鲠之臣。他经常把有识之士请到家里叙谈,经常提出一些出人意表的新见解,准确而精辟,让人信服,认为他不是书本的俘虏,而是书本的主人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4.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