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53:11
“偻身”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弯曲,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年龄、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背部弯曲,身体前倾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偻身”常用来描绘老年人的形象,传达出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如负重)而身体弯曲。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康复学,可能会更精确地描述这种身体状态及其成因。
同义词中,“驼背”更侧重于背部弯曲的形态,“弯腰”则强调腰部以下的弯曲,“躬身”则带有尊敬或谦卑的意味。反义词“挺拔”和“直立”则描述身体直立的状态。
“偻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偻”字古已有之,意为弯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在描述身体弯曲的状态上。
在许多文化中,老年人的偻身形象常常与智慧和经验相联系,尽管这种形象也可能引发对老年人的同情或对其生活状况的关注。
“偻身”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衰老和脆弱,同时也可能引发对那些因疾病或生活压力而身体弯曲的人的同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许多老年人因为关节炎或其他健康问题而偻身行走,这让我更加珍惜健康,并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偻身”:
岁月如刀,刻下深深的痕迹,
他偻身在时光的长河中,
每一道弯,都是生活的烙印,
在风中,他依旧坚强地前行。
看到“偻身”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位老人缓慢行走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柔和而哀伤的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组合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衰老和坚韧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unchbacked”或“stooped”,它们也用来描述身体弯曲的状态,但在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偻身”这个词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身体状态和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也让我对老年人和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我的语言能力和增强我的同理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偻】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偻,尩也。 、 《礼记·问丧》-偻者不袒。 、 《庄子·达生》-见疴偻者。 、 《汉书·蔡义传》-行步俯偻。 、 《左传·昭公七年》-再命而偻。 、 《荀子·王制》-偻巫跛觋。 、 《庄子·列御寇》-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 、 《后汉书·邓后传》-同行则偻身自卑。
【组词】
偻背、 偻偻、 偻行、 偻步、 偻人、 偻身、 偻俯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