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3:31
“大难临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面临极其严重的危机或困境,通常指生命、财产或精神上的重大威胁。
在文学作品中,“大难临头”常用来描绘紧张、危急的情节,增强故事的紧迫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团体即将遭遇的严重问题。在专业领域,如法律、金融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即将到来的重大挑战或危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境的具体性,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大难临头”相反的状态。
“大难临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灾难和危机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严重危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面对灾难和危机,人们常常强调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大难临头”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危机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的态度和行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紧迫和恐惧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灾难电影中的紧张场景或是历史上的重大危机时刻。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策略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个人或家庭面临的重大挑战,如失业、疾病或家庭变故。
在诗歌中,可以将“大难临头”融入描述自然灾害或人类冲突的诗句中,如:“山崩地裂声如雷,大难临头人自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灾害或战争场景的画面,增强“大难临头”的视觉冲击力。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急警报声或人们的尖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ky is falling”或“doomsday is upon 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是相似的。
“大难临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危机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危机中的应对和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效果。
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他仿佛已经有什么~似的,说话有些口吃了,声音也发着抖。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3.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