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32
扔弃:字面意思是指将物品抛开或丢掉,不再保留或使用。基本含义是放弃、丢弃,通常带有不再需要或不再重视的意味。
“扔弃”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扔”和“弃”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扔”指抛掷,“弃”指放弃。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合并,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扔弃”。
在现代社会,“扔弃”常常与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不当的扔弃行为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因此社会越来越强调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扔弃”可能引起一种决绝或无奈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去、改变或新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扔弃不再使用的物品,如旧衣物、过期食品等。这种行为让我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保的重要性。
诗歌:
在时光的河流中,
我扔弃了沉重的包袱,
轻盈地,
迎接晨曦的曙光。
视觉:想象一个人将一堆物品扔进垃圾桶的画面,可能伴随着一种解脱或悲伤的情绪。 听觉:扔弃物品时发出的声音,如纸张撕裂声或物品撞击垃圾桶的声音,可能引起一种清脆或沉闷的听觉感受。
在英语中,“扔弃”可以对应为“discard”或“throw away”。不同文化对扔弃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环保和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扔弃”是一个描述放弃或丢弃行为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用法和含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1.
【扔】
(形声。从手,乃声。甲骨文字形,象以手牵引或投掷东西的样子。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扔,引也。 、 《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