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57:49
词汇“燕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燕骃”进行分析:
“燕骃”(yàn sì)指的是古代燕国所产的良马。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燕地产的马匹以品质优良著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燕骃”常用来形容马匹的优良品质,尤其是在描述战马或者贵族出行时的马匹。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的学术文章中。
“燕骃”一词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古代燕国的地理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古代文献中。
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对马匹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燕地产的马匹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因此“燕骃”在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速度和力量。
对于现代人来说,“燕骃”可能带来一种古朴、高贵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骑士和战场,以及那种英勇和荣耀的感觉。
由于“燕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学习或文学创作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燕骃”来增添历史的氛围: “燕骃奔腾,铁蹄踏破尘烟, 勇士挥戈,誓言震天。”
想象一匹矫健的马匹在古代战场上奔驰,蹄声如雷,尘土飞扬,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来表现。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特定地区产的优良马匹,如阿拉伯的“阿拉伯马”。
“燕骃”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马匹品质的重视,以及燕地产马的优良传统。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驷】
(形声。从马,四声。本义: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驾四马之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四马也。”-驷,马一乘也。 、 《玉篇》-驷,四马一乘也。 、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 、 《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 、 《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东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
【组词】
上驷、 驷牡、 驷马之门、 驷介、 驷铁、 驷骊、 驷骐、 驷车、 驷盖、 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