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3:14
词汇“燕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典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燕饯”进行分析:
“燕饯”字面意思是指用燕子作为祭品或宴席上的食物。在古代,燕子因其稀有和珍贵,常被用作高级宴会的食材,因此“燕饯”也指代盛大的宴会或祭祀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燕饯”常用来形容豪华的宴会或重要的祭祀仪式。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典,不符合现代语言的日常交流需求。
“燕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燕子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用燕子作为食材的宴会自然显得高贵和隆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化中,燕子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因此“燕饯”不仅仅是一场宴会,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提到“燕饯”,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宫廷的繁华和盛况,以及那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奢华和仪式感。这种词汇带有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感,让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氛围。
由于“燕饯”是一个非常古典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它。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会注意到这个词汇,并尝试理解它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美感。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生活的诗时,我可能会使用“燕饯”这个词来描绘一场盛大的宴会:
金碧辉煌宫灯下,燕饯盛开夜未央。
玉杯琼浆映月影,歌舞升平乐无疆。
想象一场“燕饯”,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华丽的服饰,以及悠扬的古乐。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共同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奢华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饯”的词汇,但类似的豪华宴会或祭祀活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只是使用的词汇和象征意义不同。
“燕饯”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韵味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宴会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虽然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它仍然是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窗口。通过学*和理解这样的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文化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饯】
(形声。从食,戋(qiān)声。本义:设酒食送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餞,送去食也。 、 《字林》-饯,送行馈饥也。 、 《诗·邶风·泉水》-饮饯于祢。 、 《仪礼·士虞礼记》-乃饯。 、 《左传·成公八年》-季文子饯之。 、 《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于郊。
【组词】
饯路、 饯花会、 饯席、 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