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9:07
溃败:指军队或团体在战斗或竞争中遭受彻底的失败,通常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崩溃和士气的丧失。
“溃败”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溃”和“败”两个字组成。“溃”原指水流冲破堤坝,引申为崩溃、瓦解;“败”指失败、败坏。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彻底失败的词汇。
在文化中,“溃败”常与战争和历史相关联,如古代的战役或现代的军事冲突,反映了社会对力量和秩序的重视。
“溃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和沉重的,联想到失败、绝望和混乱。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与“溃败”相关的经历,如一次重要的考试或比赛失败,这种经历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人的自信心和未来规划。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溃败”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如:
夜幕下,星辰溃败,
黑暗吞噬了最后一丝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场溃败的画面,士兵四处逃散,烟尘弥漫。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的沉闷声和士兵的哀嚎。
在英语中,“溃败”可以对应为“rout”或“collapse”,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溃败”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彻底的失败和崩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力度。通过对“溃败”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溃】
(形声。从水,贵声。本义:水冲破堤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溃,决也。 、 《说文》-溃,漏也。 、 《苍颉篇》-溃,旁决也。 、 《水经注·河水》注-不遵其道曰洚,亦曰溃。 、 木华《海赋》。注:乱流貌。”-沸溃渝溢。 、 宋玉《高唐赋》。注:“水相交过也。”-溃淡淡而并入。 、 《文选·长笛赋》-渟涔障溃。 、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 《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班固《西都赋》-溃渭洞河。
【组词】
溃围、 溃冒、 溃溢、 溃滥、 溃渱、 溃溃、 溃流、 溃濩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