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4:20
咎有应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罪责或错误是应该承担的”。它强调某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而遭受的后果是合理和公正的。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那些因为自己的错误或罪行而受到惩罚的角色,强调因果报应。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评论那些自作自受的情况,表达一种公正感。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被用来支持对某些行为的惩罚。
同义词: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因果报应 反义词:无辜受累、冤枉、不白之冤
这些同义词在强调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相似,但“咎有应得”更侧重于强调后果的公正性。反义词则强调不公平或无辜的情况。
“咎有应得”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咎”指罪责或错误,“应得”指应该得到的。这个词汇在历史上一直用来表达因果报应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和理解基本保持一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个人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咎有应得”在社会和道德讨论中常被用来支持公正和正义。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满足感或正义感,因为它强调了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到惩罚的场景,从而产生一种道德上的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当看到那些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遭受后果的人时,我可能会用“咎有应得”来表达我的看法,认为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思绪如潮,昔日之咎,今宵应得。”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审判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官宣判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ou reap what you sow”,强调同样的因果报应概念。
“咎有应得”是一个强调因果报应和公正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讨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公正和正义的概念。
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
1.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
2. 【有】
3.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