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8:4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8:40:46
词汇“峭僻”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峭”和“僻”。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峭僻”字面意思是指地势险峻而偏僻的地方。其中,“峭”指的是陡峭、险峻,而“僻”则指的是偏僻、不常见或不易到达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峭僻”常用来形容山川、风景或地点的险峻与偏远,如“峭僻的山谷”、“峭僻的村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特定地理环境或探险经历时可能会出现。
“峭”字源自古代汉语,原意为山势陡峭;“僻”字同样源自古代汉语,原意为偏僻、不常见。这两个字组合成“峭僻”,强调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与偏远。
在中国文化中,峭僻的地方往往与隐士、修行者或避世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峭僻”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探险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隐士、武侠小说中的隐秘门派,或是现代的探险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太会用到“峭僻”这个词,但在规划旅行或阅读探险故事时,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险峻而偏远的地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峭僻山巅,云雾缭绕,隐士琴声,悠扬回荡。”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峭僻的山峰,云雾缭绕,山脚下是茂密的森林,远处传来隐约的鸟鸣声,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宁静而又神秘。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ugged and remote”,用来描述同样的地理特征。
“峭僻”这个词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在文学和描述特定地理环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地理特征,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和情感色彩,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