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6:58
峭冷 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气候、环境或人的态度等具有冷峻、严酷的特点。字面意思上,“峭”指的是陡峭、严峻,而“冷”则表示寒冷、不温暖。结合起来,“峭冷”传达了一种既严峻又寒冷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峭冷”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如高山、荒野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表示某人不易接近或情感上的冷漠。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可能用来描述极端的气候条件。
“峭冷”这个词的构成较为直接,由“峭”和“冷”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峭”已有陡峭、严峻的含义,而“冷”则一直表示寒冷。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新的词汇,用来形容更加具体和强烈的寒冷感。
在**文化中,“峭冷”可能与冬季、北方或高山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些形象往往与坚韧、毅力等正面品质相联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可能用来形容某种严峻的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峭冷”这个词给人一种冷峻、不易接近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坚韧或挑战。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一种敬畏或挑战的情绪。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登山活动中体验到了峭冷的气候,那种冷风刺骨、环境严峻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峭冷”:
峭冷的冬风,
吹过无人的山脊,
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
在视觉上,“峭冷”可能让人联想到覆盖着白雪的陡峭山峰,或是冰冷的蓝色调。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寒风呼啸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arsh and cold”,用来形容相似的环境或态度。
“峭冷”这个词在形容自然环境或人的态度时非常有用,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寒冷和严峻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描述能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和精确。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