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6:14
“玉簟秋”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玉、簟、秋。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玉制的竹席在秋天”。其中,“玉”通常指玉石,这里可能比喻为珍贵或美丽;“簟”是指竹席,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席子;“秋”即秋季,代表季节。整体上,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秋日里使用精美竹席的意境,带有一定的诗意和美感。
在文学作品中,“玉簟秋”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营造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可能会用来形容秋夜的凉爽和宁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用,因为它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古典文化研究中,可能会专门探讨这个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玉簟秋”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唐宋诗词中。它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秋天和自然美的细腻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场合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秋天常被赋予丰收、成熟和哀愁的象征意义。因此,“玉簟秋”这个词汇也承载了这些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优雅和略带哀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凉爽、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丽。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写作或讨论秋天的话题时使用这个词汇,以增添文学色彩和表达对秋天的特殊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玉簟秋夜长,
月明照空房。
风起叶声响,
思君心茫茫。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秋夜的画,画面中有月光下的竹席和落叶。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秋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和夜晚的宁静。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秋天的凉爽和夜晚的宁静来表达。
“玉簟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学*汉语和欣赏**文学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簟】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引证】
《礼记》-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
3.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