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0:26
玉簪:字面意思是指用玉制成的发饰,通常用于固定头发或作为装饰品。在古代**,玉簪是贵族妇女常用的饰品,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玉簪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玉”指的是玉石,“簪”是用来固定头发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簪的制作工艺和样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高贵饰品的象征意义一直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玉簪不仅是装饰品,还象征着纯洁和高贵。在古代,玉簪的使用往往与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有关,是身份的象征。
玉簪给人以古典、优雅的联想,常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贵族妇女的精致生活。它也常与浪漫和传统美学联系在一起。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看到许多古代玉簪的展览,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玉簪可以用来描绘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玉簪斜插云鬓间, 轻纱飘渺似仙颜。 一颦一笑皆含情, 古韵今风共流传。
玉簪的视觉联想常与精致的玉石雕刻和古代女性的优雅形象相关。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发饰可能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金、银或宝石,但其作为装饰和身份象征的功能是相似的。
玉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工艺和文化,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簪】
(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 、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词】
簪冕、 簪绂、 簪裾、 簪缨缙绅
插戴在头上。
【引证】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乃簪一花。
【组词】
簪朵、 簪挂、 簪星曳月、 簪冠、 簪花、 簪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