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27
定居:指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不再迁徙,建立起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
“定居”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定”和“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人们常常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迁徙,因此“定居”意味着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建立起家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物理上的居住,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定。
在**传统文化中,“定居”常常与“安居乐业”联系在一起,强调稳定和和谐的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定居”也常常与选择居住地、购房等现实问题相关联。
“定居”这个词给人以稳定、安全、归属感的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在心理上,定居意味着不再漂泊,有了固定的社交圈和生活节奏。
在个人生活中,“定居”可能意味着选择一个城市或社区长期居住,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子。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某个城市工作多年后,决定在那里买房定居,开始新的生活阶段。
在诗歌中,可以将“定居”融入到对家的描绘中:
在岁月的长河里,我选择定居, 在这温暖的港湾,心灵得以休憩。 家的灯火,照亮了归途, 定居的心,不再漂泊。
在英语中,“定居”可以对应为“settle down”或“establish a residence”。在不同的文化中,定居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稳定和归属感。
“定居”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居住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稳定和归属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它,无论是用于日常交流还是文学创作。通过深入学“定居”,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表现。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