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53
“孔怀之重”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孔”可以指小洞、孔隙,也可以指孔子,“怀”通常指怀抱、怀念,“之”是文言文中的连接词,“重”则指重要、重量。综合来看,“孔怀之重”可能指的是对某事物的重视或怀念,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文化或思想。
由于“孔怀之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因为它较为文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哲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由于“孔怀之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文言文中的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对孔子及其思想的重视。
在**文化中,孔子及其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孔怀之重”可能被用来强调对孔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领域。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孔子智慧的敬仰。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讨论中。例如,在撰写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表达对孔子思想的重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孔怀之重,千年不朽, 智慧之光,照耀古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孔子讲学的画面,传达出对孔子智慧的尊重和怀念。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琴曲,营造出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例如对古希腊哲学家思想的尊重。
“孔怀之重”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重和怀念。在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思想。
兄弟虽孔怀之重,然比于父子则轻,故生有异室,死有别宗。
1.
【孔】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本义:甚,很)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
【组词】
孔亟、 孔多、 孔明、 孔疚、 孔虔、 孔圣
小窟窿。
【引证】
《玉篇》-孔,窍也,空也。 、 《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